1、自我介紹(3分鐘);
2、如果你的意見和領導有分歧,你會怎么辦?
3、你是怎么看領導讓你加班的事?
4、你最不喜歡什么樣的人?如何讓你和他一起工作,你怎么做?
5、談談你的優缺點。
6、你心目中的英雄是誰?你從他身上學到了什么?
7、你喜歡和什么樣的領導共事?
8、你對薪酬有什么要求?
9、你的工作規劃是什么?
10、你接到幾家單位的通知?
?
1、自我介紹(3分鐘);
2、如果你的意見和領導有分歧,你會怎么辦?
3、你是怎么看領導讓你加班的事?
4、你最不喜歡什么樣的人?如何讓你和他一起工作,你怎么做?
5、談談你的優缺點。
6、你心目中的英雄是誰?你從他身上學到了什么?
7、你喜歡和什么樣的領導共事?
8、你對薪酬有什么要求?
9、你的工作規劃是什么?
10、你接到幾家單位的通知?
?
1、鄧小平理論的形成
首先,鄧小平理論是總結我國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經驗和教訓,對社會主義進行再認識的產物。
近代,對資本主義剝削制度的精神批判,產生了近代空想社會主義成為社會主義思想史的開端;馬恩繼承空想社會主義的優秀思想成果,總結了工人運動的經驗,運用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論證了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歷史趨勢和一般規律,找到了埋葬資本主義,實現社會主義的現實力量。
其次,當代國際形勢的新發展所形成的新的時代特征,要求社會主義順乎世界潮流,反映時代變化,這是鄧小平理論形成的國際大背景。
2、鄧小平理論的探索與實踐過程
十二大以后,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將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并及時提出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初步形成“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思想。
十二大到十三大,提出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十三大系統地論證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闡述了黨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社會主義理論方面取得的成果,回答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階段、任務、動力、條件、步驟以及所處的國際環境和時代特征問題,構成了鄧小平理論的基本輪廓。
十四大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形成、基本內容做了全面的概括和論述,并將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至此,鄧小平理論形成比較完整的科學體系。
3、鄧小平理論的精髓和首要問題
鄧小平理論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其二者的共同要求是:人的主觀認識要符合客觀實際,要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
首要問題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本質:“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4、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特征
首先,我國已具備了社會主義社會的一般特征: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思想文化;以公有制和按勞分配為主體的經濟基礎。
其次,我國尚處于不發達的社會主義階段。
第三,建設社會主義需要一個較長的歷史階段
5、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
《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指出:“在社會主義基本完成以后,我國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決定了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是經濟建設,根本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我國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生活的全面進步,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實現,歸根結底取決于主要矛盾的解決,取決于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6、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論述是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基礎,是我們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根本出發點。
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
??? 1.下列哪一選項體現了我國行政法的效率原則?( )
A.聽證制度 B.回避制度 C.告知制度 D.不停止執行制度
2.下列選項中,哪一糾紛屬于我國勞動法規定的勞動爭議?( )
A.某行政學院曲教師因辭職和所在單位發生糾紛
B.王師傅退休后,在一機關收發室值班時被打傷,王要求按工傷處理
C.某裝飾公司工人在給一商場施工時被砸傷,該裝飾公司要求商場按勞動法支付工人治傷的費用
D.某建筑公司雇傭一包工頭組織施工,包工頭手下的民工在下班途中因機動車事故受到傷害,該民工要求建筑公司按工作處理
3.有關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實行依法治國的下列表述,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
A.以法領導 B.以黨代政 C.以黨代民 D.依法執政
4.某甲在未取得建筑許可證的情況下建房兩間,對此,區城建局做出責令其在一定期限內拆除違章建筑的決定。甲在指定的期限內未拆除違章建筑,因而區城建局應當:( )
A.申請其上級行政機關強制執行 B.對甲進行罰款
C.采取代執行的方式強制執行? D.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5.某保險公司委托某航空港代辦航空人身意外險,許諾在國家規定的代辦手續費之外再付給航空港5%的手續費。該保險公司的作法的性質是:( )
A.正常回扣 B.賄賂 C.商業賄賂 D.商業欺詐
6.下列哪一項不屬于特別行政區享有的高度自治權?( )
A.行政管理權
B.經中央授權,特別行政區依照基本法自行處理對外事務
C.立法權
D.擁有軍隊權
7.某村村委會為了進一步搞好本村的工作,召開村民會議修改了村規民約和自治章程中的有關內容,并報鄉政府。下列鄉政府對村規民約的做法哪一種是正確的?( )
A.鄉政府認為,該村村民不懂法律,通過的村規民約和村民自治章程漏洞太多,因此決定否決,由村委會召集村民會議重新制定。
B.鄉政府認為村規民約的制定程序合法、內容公正,因此予以批準
C.鄉政府認為,通過的村規民約和村民自治章程不夠完善,因此對部分內容進行了修改
D.鄉政府對呈報的村規民約和自治章程依法予以備案
8.下列選項中哪一個國家由普通法院行使違憲審查權?( )
A.英國 B.中國 C.加拿大 D.朝鮮
9.下列選項中哪個是不能提起行政復議的行為?( )
A.某市交通管理局發布了小客車實行按單雙號分日上路行駛的通知,并據此對錢某汽車給予處罰
B.某鄉政府發布通告勸導農民種植優質高產農作物的行為
C.某鄉政府對一村民焚燒秸稈行為予以罰款
D.某環保局對烘烤雞糞嚴重污染環境的加工廠采取措施,強行拆毀其設備
10.下列有權辦理婚姻登記的鄉鎮政府的行為哪一選項超出了法律授權?( )
A.撤銷公民離婚登記 B.撤銷公民結婚登記
C.辦理公民結婚登記 D.辦理公民離婚登記
11.某市中級人民法院在審理某飯店因違反擅自采用地下水被有關部門查處的行政案件中,發現地方規章與部門規章不一致時,該法院應當選擇下列哪種作法?( )
A.由該法院的上級人民法院報請最高人民法院做出司法解釋
B.適用地方規章
C.由最高人民法院送請國務院做出解釋或者裁決
D.適用部門規章
12.市場經濟的一個顯著特點在于它的經濟秩序是通過( )來形成和維護的。
A.誠信 B.道德 C.行政命令 D.法治
13.孟某系某市市長秘書。一日,孟某的老同學魏某為承包本市一擴建工程來訪,請他“做工作”,并送給他5萬元活動資金。孟某假借市長的名義與市建委主任聯系,要求將該工程承包給不具備資質條件的魏某。魏如愿以償,又送給孟8萬元。該案中,孟某的行為構成什么犯罪?( )
A.貪污罪 B.詐騙罪和受賄罪
C.受賄罪 D.濫用職權罪
14.對整個西方乃至當今社會市場經濟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并被恩格斯稱為“典型的資產階級社會的法典”的是以下哪一部法律?( )
A.德國民法典 B.拿破侖民法典
C.美國民法典 D.日本民法典
15.下列選項中,哪些人員可能構成我國刑法規定的徇私舞弊造成破產、虧損罪的犯罪主體?( )
A.某民營房地產開發公司的謝董事長
B.某國有鋼鐵公司程總經理
C.某合伙企業負責日常管理的合伙人江某
D.在中國登記的某外商獨資企業財務總監丁某
16.縣政府某機關干部回鄉探親,遇兩鄰居因宅基地糾紛持械毆斗,致一人重傷一人輕微傷。公安機關前來調查取證時,該干部以不愿意得罪毆斗雙方為由,拒絕作證。該干部的行為違反了( )
A.法律 B.道德 C.公務員條例 D.黨的紀律
17.某廠生產的辦公桌椅使用了未經國家有關部門核準注冊的“藍雀”字形的商標,根據我國商標法的規定,對其產品及商標該如何處理?( )
A.不得在市場上銷售,應當對該廠給予行政處罰
B.可以在市場上銷售,其商標享有專用權
C.可以在市場上銷售,但其商標不享有專用權
D.暫停在市場上銷售,待商標注冊后繼續銷售
18.下列哪一項不屬于國家主席行使的職權?( )
A.公布法律、發布命令 B.任免權
C.制定法律權??????? D.外交權
19.某商場為了促銷,在門口樹起一個大招牌,上面寫到:凡在本商場購買辦公品、慰問品的,給予購買者購買商品總價款5%的回扣,介紹推銷者給付總價款.1%的傭金。有關部門接到舉報前往調查,發現該商場給付的回扣、傭金,賬面上都有明確詳細的記錄。該商場的促銷行為屬于什么性質?( )
A.商業賄賂行為 ? B.變相低價傾銷行為
C.正當的促銷行為 D.違反規定的有獎銷售行為
20.某工商行政管理局執法人員在查處一商販強買強賣違法行為時,被該商販持刀扎傷。執法人員為查明違法行兇事實,將該商販押回工商局關押數日。下列選項對執法人員作法的評述哪些是正確的?( )
??? 1.田某打架斗毆,公安機關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對其罰款50元,這種處罰屬于下列哪一種?()
A.刑事制裁 B.行政制裁 C.違憲制裁 D.民事制裁
2.在我國貫徹“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這一司法原則時,需要處理好與黨的政策的關系。對此,正確的是下列哪一選項?()
A.可以不再以黨的政策為指導 B.仍然要以黨的政策為指導
C.有時也要以黨的政策為指導 D.由司法機關判決是否受黨的政策指導
3.根據我國法律,下列哪一選項不能作為我國法律關系的客體?()
A.王某捐獻的血液 B.武器彈藥 C.海洋 D.火星
4.關于法律監督,下列哪一說法不能成立?()
A.法律監督的事前監督使權力的運行合法化,預防和避免腐敗的發生
B.法律監督的重點,應當是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各種公務活動
C.國家監督是我國法律監督體系的核心
D.人民檢察院是我國唯一的法律監督機關
5.關于法律實施,下列說法不正確的為哪一選項?()
A.法律的實施是抽象法律規則的具體應用
B.法律的實施是法律從應然到實然的過程
C.法律的實施就是法律的實現
D.法律的實施包括法律的遵守、法律的執行、法律的適用等
6.現代社會不僅需要法律這種社會規范,而且還需要道德、習俗等其他社會規范。這表明下列哪一選項的說法不能成立?()
A.法律的起源與道德有一定關系
B.有些法律規范是由社會習俗演化而來的
C.法律規范和其他社會規范的表現形式不同
D.法律是唯一調整人們行為的社會規范
7.關于法律責任,以下說法正確的有哪一項?()
A.法律責任都是由違反法定義務轉化而來的
B.法律責任和法律權利是一一對應的,有責任必然有權利
C.法律責任是行為人應承受的某種不利的法律后果
D.法律責任與法律制裁是相同的概念,有責任必有制裁
參考答案及解析
1.B[解析]公安機關是行政機關,案例浦清安機關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對田某進行罰款的行為,屬于行政制裁。答案為B。
2.B[解析]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嚴格遵守“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的原則,但這并不意味著司法機關可以不接受任何監督和制約。黨的政策對法律的實施具有指導作用。司法機關行使職權仍要接受黨的領導和監督。答案為B。
3.D[解析]法律關系客體是指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一定的對象。火星不能為人力所控制,因此不屬于法律關系客體中“物”的概念,不是我國法律關系的客體。答案為D。
4.D[解析]人民檢察院是專門的法律監督機關,但不是唯一的法律監督機關。除了人民檢察院外,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也是法律監督機關。答案為D。
5.C[解析]法的實施,是指法在社會生活中被人們實際施行。法的實施方式可以分為三種:法的遵守、法的執行、法的適用。法的實現,是指法律的要求在社會中轉化為現實,是結果性概念。答案為C。
6.D[解析]社會規范除了法律之外,還有諸如道德、習俗和宗教等其他表現形式。因此法律并不是唯一調整人們行為的社會規范。
7.C[解析]法律責任并不都是由法定義務轉化而來的,有的法律責任是有法律直接規定的,A項錯誤;在公法上,責任并不對應權利,B項錯誤;只有在責任人拒不履行責任時才會產生法律制裁,若責任人主動承擔了責任就不會有法律制裁,D項錯誤。故答案為C。
?
?
??? 一、單項選擇題
1.我國刑法規定在我國領域內的犯罪是指()。
A. 受害人居住地在我國領域內
B. 犯罪人居住在我國領域內
C. 犯罪行為或者結果有一項發生在我國領域內
D. 受害人與犯罪人均居住在我國領域內
2.甲盜竊同事乙的信用卡后,良心發現,在乙發覺前又放回原處,甲的行為是()。
A. 犯罪中止B. 犯罪未遂C. 犯罪既遂D. 不負刑事責任
3.下列哪種行為實施后,不適用我國刑法?()
A. 中國公民甲在日本故意殺人B. 某省教育廳廳長在美國收受他人財物
C. 某軍人在國外泄漏國家軍事秘密D. 某中國公民在美國盜竊300美金
4.根據刑法的規定,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應對下列哪個罪負刑事責任?()
A. 盜竊罪B. 制造毒品罪C. 投放危險物質罪D. 破壞交通工具罪
5.趙某潛入錢某家中欲殺錢某,不料錢某不在家,于是順手拿走錢某價值3000余元的兩只手表。趙某的行為()。
A. 構成故意殺人罪B. 構成盜竊罪
C. 構成搶劫罪D. 構成故意殺人罪和盜竊罪
二、多項選擇題
1.成立共同犯罪的條件是()。
A. 犯罪主體必須是兩個以上的自然人或兩個以上的單位或有責任能力的自然人與單位
B. 必須有共同的犯罪行為
C. 必須有共同的犯意
D. 必須有共同的故意
2.下列情況不屬于正當防衛的有()。
A. 事先防衛B. 防衛挑撥
C. 假想防衛D. 對精神病人的傷害行為實施的防衛
3.下列哪些情況屬于在我國領域內犯罪?()
A. 犯罪預備地在我國,但犯罪行為實施地及結果地均不在我國
B. 行為地和結果地都在我國
C. 行為地不在我國,但結果地在我國
D. 行為地和結果地都不在我國
4.下列哪些行為屬于犯罪預備?()
A. 調查被害人的行蹤B. 開始著手實施犯罪行為
C. 明確的犯意表示D. 積極排除實施犯罪的障礙
5.下列哪些行為不屬于危害行為?()
A. 人在睡夢中的舉動B. 人在不可抗力作用下的舉動
C. 人在身體完全受到強制下的行為D. 人在精神受到一定強制時實施的行為
三、判斷題
1.受賄罪侵犯的客體是公私財物的所有權。()
2.主刑的特點是既可以獨立適用,也可以附加適用。()
3.作為附加刑,剝奪政治權利包括剝奪擔任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領導職務的權利。()
4.懲罰是刑罰的基本特征,但對于犯罪分子來說,適用刑罰并不在于或不僅在于懲罰,而為了教育他們。()
5.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過程中,犯罪分子停止了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行為。()
四、案例分析題
甲某故意將自己的摩托車放在馬路中央,進入手機店假裝購買手機,挑選了一款最高檔的手機拿在手中,假裝仔細察看。待過往汽車被其騎來的摩托車攔住去路時,他假稱去移開擋路的摩托車,但并沒有將手機交回,隨后趁店員不備騎車逃跑。但因慌不擇路,在逃離時撞倒行人兩人和一輛摩托車,致使兩名行人當場死亡,摩托車嚴重受損。
問題:(1)甲某的犯罪行為構成一罪還是數罪?
(2)對甲某的犯罪行為應如何定罪量刑?并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及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2.C【解析】《刑法》第6條規定,犯罪的行為或者結果有一項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就認為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
5.C【解析】犯罪行為完全具備具體犯罪的全部構成要件,則構成犯罪既遂。本題中甲把信用卡放回原處的行為發生在犯罪過程結束后,在這種情況下,所有的犯罪過程已經完結,成立犯罪既遂。犯罪既遂,當然要負刑事責任。因此,應當選C。
1.D【解析】《刑法》第7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規定的最高刑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D項屬于盜竊數額較大的情形,最高刑為3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不予追究。
4.C【解析】《刑法》第17條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應對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負刑事責任。
3.D【解析】本案中,趙某欲殺錢某,由于其不在家這一客觀原因而未能實施,故構成故意殺人罪,但處于預備狀態。同時,趙某順手牽羊拿走了價值3000余元的手表,屬于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秘密竊取他人財物且數額大的行為,構成盜竊罪。由于兩者之間,既無性質上的相通性,亦無牽連關系,而是獨立的兩個不同行為,故應構成兩個罪,實行并罰。
二、多項選擇題
5.ABD【解析】成立共同犯罪的條件是:共同犯罪的主體必須是二人或二人以上。共同犯罪的客觀方面:各共同犯罪人必須具有共同的犯罪行為。在共同實施以特定的危害結果的發生作為犯罪構成必要條件的結果犯時,各共同犯罪人的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必須存在因果關系。共同犯罪的主觀方面:要求各共同犯罪人必須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
3.ABC【解析】A對,事先防衛,是指對于只是流露侵害意圖,或者處于犯罪預備狀態,尚未構成直接面臨的威脅的行為進行先行防衛。不屬于正當防衛。B對,防衛挑撥,是指故意挑逗、引誘對方實施不法侵害,然后以正當防衛為借口加害于對方的行為。C對,假想防衛,是指一個人由于想像和推測,在認識上產生了錯誤,把實際上不存在的侵害行為誤認為存在,因而錯誤地實行防衛,造成他人無辜的損害,不屬于正當防衛。D錯,因為精神病人的侵害行為屬于不法侵害,對其可以實施正當防衛行為。
4.AD【解析】AD對,屬于犯罪預備中的制造犯罪條件。B錯,因為犯罪預備,是為實行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行為狀態,如果已經開始著手實施犯罪行為,則已進入犯罪實行階段。C錯,因為犯意表示僅僅是一種犯罪意思的流露,雖然有錯誤,但沒有也不可能對社會造成實際危害,不具有犯罪構成的內容,不是犯罪行為;而犯罪預備,則是為著手實行犯罪而準備條件,對社會有實際的威脅,具有社會危害性,屬于犯罪行為。